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最新发布

东方网:为上海救助“支出型贫困”叫好

发表时间:2012-08-02 13:12:00

    今年,“支出型贫困”将纳入本市低保制度统筹安排,并将开展社会救助绩效评估,在低保领域全面应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这是今天上午召开的2012年上海市民政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2月1日《新民晚报》)(记者:徐新明)

    这是上海率先将“支出型贫困”纳入低保,是上海救助政策的重大调整,使救助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加科学、合理、公平,体现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为之叫好!

    上海率先将“支出型贫困”纳入低保,是社会救助由目前单一的“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辐射,体现社会的不断进步。众所周知,享受低保资格主要以人均收入是否低于低保标准来确定。目前,随着低保、最低工资、养老金等保障标准逐步提高,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上海的“收入型”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部分群体,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在遭遇大病重病、子女上大学、天灾等重大或突发情况下,导致入不敷出,生活窘困,用通俗比喻就是“吃了药后没钱吃饭”。往往比低保户更困难,以致成为新的城市贫民人群。若论“收入”,这个群体可能是中低收入群体,无法纳入低保体系接受社会救助,对“支出型”贫困“无能为力”。对此,2011年,在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家庭支出型贫困预警和综合帮扶机制。经过调查研究,今年,上海决定将“支出型贫困”纳入本市低保,是上海救助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社会的不断进步。

    上海率先将“支出型贫困”纳入低保,救助贫民的覆盖面将逐步扩大。长期以来,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是针对农村贫困地区。一讲到贫困人口,人们习惯于将其定位为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城乡之间的农村人口,其实城市同样存在这样的人群。他们有的没有学历,有的没有技术,有的连住所都没有,他们甚至还不如农民——没有土地,他们的贫困受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他们得到的关注也相对黯淡。据估算,这类人群在上海大约有200万,约占城市人口的10%。遗憾的是,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内,各大扶贫机构都曾对媒体表示,自己没有城市扶贫的项目。上海率先将“支出型贫困”纳入低保,将改变因医疗、教育、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高额硬支出,实际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状态的人能得到及时帮助,让更多贫民就能享受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

    上海将“支出型贫困”纳入低保,对市政府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更要深入贫困群体,准确掌握情况,评估受助对象经济状况。“支出型贫困”纳入社会救助,覆盖人群明显增多,政府更应建立专项资金,及时发放救助款,以救助贫困家庭。

    从国际经验来看,根据贫困家庭的支出是社会救助的发展趋势。我以为,首先,上海将“支出型贫困”纳入低保,必须建立以支出为导向的新型核贫机制。要搞清楚支出型贫困群体“哪些人、在哪里”、“贫”在哪里?使救助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公平。二要构建信息平台,形成支出型贫困群体的监控和预警机制。三要在低保救助基础上,与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让支出型贫困对象得到重点帮助。从根本上解决支出型贫困。

    上海将“支出型贫困”纳入低保,在低保制度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扩大扶贫资源,使其互为支撑,相互呼应,促进上海城市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早日进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