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最新发布

上海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召开二届八次理事会

发表时间:2011-11-30 16:32:53

2011年2月28日下午,上海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二届八次理事会在市民政局140会议室召开。应到理事14名,实到11名(委托出席1名);监事4名,实到3名,出席人数符合基金会章程中召开理事会的规定。

会议由沈振新理事长主持,冯玉萍副理事长作了基金会2010年度工作情况和2011年工作计划报告;韩伟成副理事长作了基金会2010年经费执行情况和2011年经费预算安排报告;受监事长房建新委托,王丽敏监事通报了基金会2010年监督检查情况。

与会理事、监事以及相关处室领导对2010年的综合帮扶工作进行了如下评价:

一、综合帮扶工作开展卓有成效。基金会能充分利用有限资金,通过个案、项目、应急等形式服务困难对象。特别是在“11•15火灾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以一个民间组织的身份介入灾民的应急救助,把资金用到了刀口上。

二、狠抓队伍建设。规范化建设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领导小组的成员在赴区(县)验收时,能认真查看区(县)资料,并对区(县)开展的工作做出中肯评价,同时进一步强调综合帮扶的理念,充分发挥民非组织的作用。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成功实施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在宣传和筹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争取政府资助,发挥区县力量,超额完成了今年的筹资任务。

四、树立了综合帮扶的品牌。综合帮扶经过多年的努力,能使群众受益,获得社会的关注,得到领导的认可,并促进了自身组织的成熟。

五、综合帮扶的定位和宗旨均体现出创新性。基金会坚持将政府救助政策难以覆盖的边缘人群作为实施帮扶的主要对象,秉承雪中送炭的宗旨,着重个案帮扶,逐年加大个案帮扶的力度,强调“有效缓解”。这是一种救助创新,富有社会性、灵活性、群众性。

六、如今社会上的慈善组织均在进行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转型,基金会从成立最初就一直坚持走民间化、非营利化的道路,符合了现代慈善的特点,找准了自身的定位。

与会理事、监事和各相关处室领导还对2011年的综合帮扶工作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要进一步发挥综合帮扶的作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问题。2011年,基金会和各区(县)帮扶组织要进一步加大个案帮扶力度,凸显综合帮扶的特色。项目帮扶总量上要有所压缩,人均额度要进一步提高。

二、基金会需对各区(县)帮扶组织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例如对于综合帮扶申请表、审核表的填写,能做到有统一样张,以利于加强规范性。另外,由于基层人员日常事务较忙,无法兼顾对有关社会组织有关新政策的学习,基金会应对此进行统一培训,方便区县学习。

三、规范化建设对区(县)帮扶组织的发展成熟具有重要意义。规范化达标工作应进一步推广到社区街道,且若干年后实现综合帮扶组织的全面达标。

四、基金会和区(县)帮扶组织的资金有一部分来自于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资助。未来的彩票公益金将逐步朝公益招标的方向发展,基金会和帮扶组织应做好准备,打响“综合帮扶”的品牌。

五、加强社会协同、社会联动。主动与相关慈善组织横向协调,开展信息交流会,互相形成合理分工,走联合募捐形式,凸显以人为本的“互助”内涵。

六、对个案帮扶的人群做出必要的分析研究和有效统计,利用信息化手段适当宣传。

最后,沈振新理事长对2011年综合帮扶工作的方向进行了三点总结:

第一,抓住重点,求真务实。2011年,我们要力争在力度、广度、深度上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多做调研,狠抓落实;要善于引导,促平衡发展;要典型示范,推动全局。

第二,巩固制度,完善体系。综合帮扶已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形式固定下来。我们要努力使“综合帮扶”成为群众受益面广的、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导充分肯定的、组织发展成熟的一个慈善品牌。此外,帮扶组织将逐步从制度层面出发,进行体系构建。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综合帮扶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政策导向、支撑系统、监管手段等。科学、完整、系统、严密的体系,才能全方位地巩固、支撑综合帮扶制度。

第三,正视难点,有所突破。综合帮扶工作面临着很多难点问题。例如对筹资方法、筹资渠道、筹资手段、资金增值方法的探索;如逐步使综合帮扶组织工作人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如何吸引人才问题的思考;如怎样更为聚焦特困、凸显个案帮扶等问题,需要我们在2011年的综合帮扶工作中不断探索,争取有所突破。

另外,根据工作需要,二届八次理事会提出了增补上海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主任李宏同志为基金会理事的提议。经过举手表决,与会理事一致通过增补李宏同志为基金会理事。